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契約文書中的滿漢合璧印章--以「宜蘭古文書」為例 |
---|---|
作 者 | 林士鉉; | 書刊名 | 政大史粹 |
卷 期 | 4 2002.07[民91.07] |
頁 次 | 頁1-20 |
分類號 | 931 |
關鍵詞 | 印章; 宜蘭古文書; 滿文; 篆字; 滿漢合璧;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滿文創製於明末,清朝自開國以來即使用滿文璽印,開始滿文篆體的書法發展。清太宗改造滿文,使滿文的形音義更加完備,當時亦首次出現滿漢合璧的寶璽。惟國初體制未備,順治年間,雖規定滿漢合璧印文的樣式,但是滿文是否用篆則無一定之例。直到乾隆朝訂定三十二種滿文篆體,並且將各級官印依所適之體,滿漢文同篆。 本文介紹清代官印的種類、滿文印章以及合璧印章的發展情形,並從清代滿人對於滿文篆字的相關論述探討滿洲文化的特色。並以此討論滿漢文化的接合現象,滿人吸收、應用漢文化進而提昇滿洲文化的現象。清高宗對寶印的功能與意義特別有興趣,他製作《寶譜》、《印譜》來發揚寶印的文化功能,又賦予歷史使命感的象徵性意義。本文並具體以《宜蘭古文書》裡所收的五種滿漢合璧印文為例,包括了印和關防二類,除了判讀其滿文篆字的字義及篆體樣式、特色之外,並比較出版品裡存真和排版複製印文的差異情況。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