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相關文獻
- 中國認同與中共意識型態建構的後殖民詮釋:以民國初年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例
- 後殖民時代的展覽策略
- Macondo: The Death of a Post-Colonial City in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 臺灣同志運動的後殖民思考:論“現身”問題
- 生活在ㄊㄚ方:從一位亞裔美籍作家看(後殖民情境的)書寫倫理
- 文化交匯與世界主義之解消
- Postcoloni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Hypermedia Culture
- 失落與重建--試論龍瑛宗《紅塵》的歷史記憶
- 牙買加.金凱德的(後)殖民政治寓言:表演或憤怒﹖
- 當代中國人心性修養的挑戰與回應:文明衝突的微觀調適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中國認同與中共意識型態建構的後殖民詮釋:以民國初年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例=The Post-coloni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Identity and PRC'S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to Marxist Sinification |
---|---|
作 者 | 賴皆興; | 書刊名 | 東亞季刊 |
卷 期 | 33:1 2002.01[民91.01] |
頁 次 | 頁37-62 |
分類號 | 541.101 |
關鍵詞 | 中國認同; 中國主體; 後殖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本文是由後殖民理論作為研究方法,分析在民國初年中國認同是如何透過與西方的交往互動過程建構/形塑完成,並隨即在西方帝國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合謀下不自覺的被客體化成一個相對於西方的他者,並且讓西方的思想取代中國傳統成為中國認同建構/發展的內容,雖然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企圖找回中國的主體,然而受限於時代的制約,反而讓中國更落入一個看似走出中國主體,實則更加被西方客體化的後殖民情境中。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