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及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 書刊名 | 塑膠資訊 |
---|---|
卷 期 | 56 2001.07[民90.07] |
頁 次 | 頁62-63 |
分類號 | 448.6 |
關鍵詞 | 中國大陸; 網際網路; 電子商務;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1999年,有一家知名度雖低,但是政商關係良好的入門網路「中華網」,成功的在美國Nasdaq上市,並且引發搶購熱潮,募集了8,400萬美元的資金。世人滿懷希望,認為網路將可改變中國大陸的發展面貌。歐美的創投公司紛紛將觸角延伸至北京與上海,挹注當地的網路公司。這些高學歷,且對於科技專精的企業家,組合成一群新的企業精英,並且設法脫離北京當局及國營企業的控制。此外,網路不僅讓數百萬的大陸民眾直接接觸到外界的訊息,更能夠讓數千家廠商轉化成為有競爭力的企業。經歷了數十年,大陸領導階層極力改革社會主義年代的產業結構,網際網路提供了一個開創中國新經濟的絕妙機會。有些專家更樂觀的估什,這些新的網路公司終究會讓全球最大的共產政權,被迫走向政治自由化的道路。 不過中國大陸的領導階層則有不一樣的想法。他們並沒有讓這些網路的創業家為所欲為,而是積極的以各項措施,來嚴格控制網路。不論是信息產業部的官員,或是地方電信機構的主管,都已深刻體認到網路所可能帶來的龐大商機,以及管制網路手上握著的巨大權力。他們制定了許多法律條文,規範網路公司之業務。由於大陸官員對於網路公司股票上市訂下了嚴苛的規定,使得多數的網路公司無法順利在美國Nasdaq上市。 雖然北京當局近日很不情願的放寬網路公司申請上市的規定,但是傷害已經造成,網路的泡沫已經開始破滅。但是真正的傷害,還不只是讓這些順應網路熱潮的青年創業家,無法在股票市場上賺一票。如果讓大陸的網路發展搭配許多的法規,那麼過去阻礙中國大陸許多產業發展的因素,同樣的也會出現在網路界。在大陸的網路世界之中,這些原本最具有創意的青年企業家,似乎不得不向政府官員,以及其他有「關係」的商人低頭。目前外商即使看中最有商業潛力的網路,有心投資,也變得難上加難。此外,外商也搞不清楚這些善變的大陸官員,什麼時候會再改相關的管理規定。 儘管如此,中國大陸未來成為龐大網路市場的潛力,仍然被許多人所看好。在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以及總理朱鎔基的強力支持下,大陸政府不僅持續調降上網的費用,並且要求每個人,從工廠領班到小學生,都要學習如何上網。 2000年,大陸上網的人數已成長至1,690萬人。許多專家也相信未來大陸的上網人口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例如,高盛投顧就預測到2003年大陸的上網人數將成長為8,100萬。 如果有人認為如此高的上網人口成長,一定會帶來龐大的商機,可能就有些脫離現實。對於創業坡而言,電子商務成功的關鍵在於電子支付系統的完善,這也是美國能夠大力拓展電子商務的主因,但是電子支付在中國大陸仍僅處於萌芽階段。此外,每年擁有2萬美元以上可支配收入的大陸人民,僅有200萬人。雖然目前大陸上網風氣盛,但是多數網民是利用網路發送電子郵件,搜尋資訊,發展電子商務的環境還未成熟。 根據專家的看法,B2B模式能否成功最主要的因素。大陸政府為了加入世貿組織,不僅調降進口關稅,並且要求數以萬計的國營企業都必須藉由網路來作生意。多數的B2B網站純粹民營,但有些網站的背後有信息產業部的支持。 中國大陸如果希望能自網際網路中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就不能期待網路僅具備基本的功能。事實上,中國大陸有可能已落後於其他的開發中國家。例如,印度的企業在過去廿年的發展歷程落後中國大陸甚多,但目前印度在電子商務及網路相關軟體的發展已超越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未來即使加入WTO,仍限定外商最多僅能投資網路公司49%的股份,而印度則允許外商擁有100%的股份。以全球最大的入門網站雅虎為例,雅虎在印度設有獨立的網路,但是在中國大陸由於官方政策不明,雖然雅虎在1999年下半年宣佈要在中國大陸設立合資公司,但到了2000年中旬依舊沒有動靜。 如果大陸官方在一開始就能夠以積極、開明的態度來導網路界,或許能夠進一步縮短中國大陸與其他已開發國家之間所存在經濟發展的差距。網際網路當然會改變中國大陸,所帶來的轉變就和網路傳遞的速度一樣快,但是大陸官方似乎仍以管制為其管理網路方式的第一優先。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