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付法藏因緣傳》之譯者及其真偽辨=The Translators of “Fu Fa Zang Yin Yuan Chuan” and Its Authenticity |
---|---|
作 者 | 林伯謙; | 書刊名 | 東吳中文學報 |
卷 期 | 7 2001.05[民90.05] |
頁 次 | 頁25-80 |
分類號 | 229 |
關鍵詞 | 付法藏因緣傳; 付法藏經; 付法藏傳; 阿育王傳; 雜寶藏經; 曇曜; 吉迦夜; 寶雲; 經抄; 抄經; 合本經; Fu fa zang yin yuan chuan; Fu fa zang jin; Fu fa zang chuan; A yu wang chuan; Ja bow zang jin; Tan Yao; Ji jia Ye; Bow Yun; Copies of sutra; Copying sutras; Comprehensive catalogues of scriptures;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本論文主要探討《付法藏因緣傳》一書的譯者和真偽兩個問題。根據歷代佛教經錄記載,《付法藏因緣傳》的譯者除有北魏曇曜與吉迦夜合譯外,也有兩人各自翻譯出不同卷數的說法;甚至還有經錄提及先於劉宋時期,《付法藏因緣傳》已由寶雲譯出,曇曜、吉迦夜重翻,則分別為「第二出」、「第三出」。本文依經錄時代先後次序,表列十家著錄,從中即可發現經錄多有陳陳相因,而導致錯中有錯的情形。傳言《付法藏因緣傳》在曇曜與吉迦夜合譯前,已有寶雲譯出,癥結就出自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引李廓《眾經錄目》謂寶雲譯有此經,於是許多經錄便輾轉因襲,孳誤益甚。其實《付法藏因緣傳》當是在疏忽中誤寫為寶雲所譯。至於《付法藏因緣傳》乃是曇曜、吉迦夜兩人於延興二年(472)合作完成,其前四卷因緣事蹟多與《阿育王傳》雷同,當是經錄所說曇曜譯本,至於後兩卷則是吉迦夜搜羅梵本,最後經劉孝標綜理潤飾,才纂集為六卷本,在此之前,並無寶雲譯本問世。 其次關於《付法藏因緣傳》的真偽問題。歷代經錄收編此書,既不是將它放在疑偽經之列,也從未懷疑書中有虛託付法的情形,直到北宋契嵩,才因不能接受傳法二十四世,法脈即斷絕之說,而大加撻伐此書偽謬,但契嵩個人持論卻是站不住腳的;民國時期,史學家陳寅恪則是發覺《付法藏因緣傳》與《阿育王傳》有太多雷同,故指出其為偽造。本文以為《付法藏因緣傳》有真也有偽,其偽託處在於內容紛亂,虛設了二十四代傳法世系,而不是在《付法藏因緣傳》襲自《阿育王傳》,因二者皆同屬經抄性質,由於它是經抄,從佛經翻譯史的立場上說,那反倒是它的真實處,因此不能當它是偽書。或有謂佛經真偽,與內容、史實的真偽是兩回事,筆者則以為如果原有一部梵本,經過翻譯,成為漢文典籍,那麼書的真偽與內容、史實的真偽,便可說是不相干的兩回事,但事實上《付法藏因緣傳》是一部在中土纂集成的經抄,並非經由梵本傳譯,因此內容史實的真偽,也適足以證成此書的真偽了。 另外,經抄為何從佛經翻譯史的立場來說,便是真的,本文也有所說明,並且還試將經抄與抄經、會集本經(合本經)作一比較,同時對於歷代經錄將抄經列入「疑偽經」,也提出個人無法贊同的意見。基於以上論點,本文於是分《付法藏因緣傳》譯者問題、《付法藏因緣傳》因緣事蹟屬於經抄的證據、《付法藏因緣傳》虛託付法的證據、經抄不等同於偽造等節,深入詳予分析。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