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失智症及其相關之診斷與藥物治療 |
---|---|
作 者 | 陸景玉; | 書刊名 | 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 |
卷 期 | 132 2000.01[民89.01] |
頁 次 | 頁27-34 |
分類號 | 415.8471 |
關鍵詞 | 失智症; 藥物治療; 診斷; Dementia;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失智症(dementia)即以前所指的癡困症,係指在意識清楚的狀態下,因腦部功 能障礙而出現的智能退化,進而影響生活及工作的一種症候群。失智症可能由許多原因造成 ,各類型失智症臨床症候與病程不相同。常見的症狀大致可分為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症狀及 問題行為三大類。一般常出現記憶力減退、判斷力及思考能力有障礙、精神症狀及問題行為 三大類。一般常出現記力減退、判斷力及思考能力有障礙、缺代方向感易走失、妄想、多疑 、幻覺、憂鬱、睡眠障礙、攻擊行為、躁動不安、多話、多吃等異常性行為。 造成失智症的原因既多且複雜,依照治療的預後(prognosis)情形可簡單分成三類: (1)退化性失智症:為一種無法回復、退化性的病因,患者腦細胞不明原因持續地被破壞 ,無法回復記憶力及譇知功能,大腦功能逐漸退化。此種類型以阿茲海默式症(Alzheimer' s disease)為主,約佔所有失智症的一半以上,目前的醫療科技仍無法有效治療此症。( 2)可部份改善或阻止其惡化的失智症:係某些嚴重腦部疾病例如多次腦中風、腦部外傷、 腦炎或腦膜炎等,大量破壞腦部組織所致,這些病因如能被有效控制,可減緩病症惡化速度 速度。(3)可治療之失智症:例如腦部腫瘤、常壓性水腦症、代謝性腦病變、慢性結核菌 腦炎、營養失調等,此種原因所引起之失智症只要早期檢查,找出病因對症下藥,症狀即可 消失。 失智症常被認為是正常老人的一種退化現象,因疏於注意,而導致無可彌補的缺憾。如 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則有助於失智症患者的症狀改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強,並減少照護者及 社會的負擔,因此發展具可靠性、方便性與可接受性的診斷工具及治療用藥實有其必要性。 目前的檢測方式有(1)神經學檢查、(2)實驗學檢查、(3)神經影像學檢查及(4)腦脊 髓液檢查等。在藥物治療方面主要針對心智功能及精神行為異常之兩方面作治療。以阿茲海 默氏症之藥物治療為例,目前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淮上市之藥劑有「Tacrine」 及「Donepezil」二種,惟只能針對輕至中度擊者變善其記憶力,對重度患者治療效果不佳 。 在市場現況方面,由於失智症的種類及病因有許多種,範圍廣泛,目前相關研究機構尚 無法精確統計全球失智症的罹患人數。茲以佔失智症最大比例的阿茲海默式症市場現況為例 ,根據中化製藥公司資料,目前全球阿茲海默式症病例約為1,500萬人,另依約翰霍浦金斯 大學統計全美約有400萬人罹患此症,未來在老人人口逐漸增加及平均年齡逐步提高下,預 估未來20年美國國內病患人數將大幅擴大為目前的3倍,一年約新增病患36-40萬人,而美國 社會每年花在阿茲海默式症診斷、醫療、照顧及其也非醫療性支山等即高達約1,000億美金 。 至於國內情況,國內老人失智症尚缺代官方統計資料,根據高雄醫學院劉景寬醫師於 1998年「中華民國神經醫學會會刊」中指出失智症在臺灣老人人口的盛行率為2%-4.5%,如 果以臺灣87年底約181萬的老人人口( 65歲以上)粗估,失智老人高達3.6萬-8萬人,其中 五至九成為阿茲海默氏型失智症,即約有1.8萬至7.2萬名屬此類症患,至於新增失智病患每 年約1.5萬人左右。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口逐漸上升,老人醫學在近年愈來愈受重視,失智症為老 年社會重要疾病之一,除帶給病患生理及心理極大的困擾外,尚造成家庭與社會的經濟負擔 ,因此發展具可靠性、方便性與可接受性的診斷工具及治療用實有其必要性,失智症相關醫 療診斷與藥物治療逐漸成為先進國家醫療研究的重點之一,預期未來此一領域的研發及需求 將相當的迫切。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