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相關文獻
- 新部落主義與美學社群初探
- 宗教領域中的非宗教分化:評陳淑娟的新時代運動研究 [評:Contemporary New Age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a New Religious Movement. BY Shu-Chuan Chen. Lewiston, NY:Edwin Mellen Press, 2008, 251 pages)
- 悖論情境中的自我認同:評[Mark Gottdiener]《後現代符號學》
- 迎接新世紀的教師心靈開拓
- 從心理分析看梁漱溟早年的發展--佛洛伊德、阿德勒、艾力克森人格理論的應用
- 創造一個人為秩序:史詩、悲劇、對話錄與希臘早期政治論述的興起
- 後現代的生涯心理測驗解釋之效果研究
- 歷史及社會文化脈絡中個人主體性之建構--以沈從文的堅持為例
- 探討青少年接受到的社會支持
- 從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論生命教育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新部落主義與美學社群初探=The Primary Study of Neo Tribalism and Aesthetic Community |
---|---|
作者 | 洪櫻純; Hung, Ying Tsun; |
期刊 | 社區發展季刊 |
出版日期 | 20050100 |
卷期 | 108 2005.01[民94.01] |
頁次 | 頁248-257 |
分類號 | 547.4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新部落主義; 美學社群; 新時代運動; 在一起; 自我認同; Neo tribalism; Aesthetic community; New age movement; Being together; Self-identity; |
中文摘要 | 隨著人類生活型態的改變,社區中愈來愈沒有人情味是許多人都會有的共同感觸。進入後現代、資訊社會後,「社區」的界定有了新的變化,一如全球化理論強調的跨愈時間、空間的界線,人們如何在這種浪潮中找到自我認同與社群的向心力?假設人們從傳統社區中找不到聯結的點,又如何滿足現代人渴望「在一起」的感覺呢?因此,本文試著從新部落主義和美學社群兩個面向,來探討新時代中社群運動的發展以及新社群的模式。首先,說明新部落主義的意涵;其次,探討美學社群發展的樣貌;最後,應用新部落主義和美學社群的概念勾勒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包括三種社群模式:情感連結的情緒社群;共創利益的互助社群;打造夢想的社區實體。以上的三種社群模式,保留地理性的社區聯結,並加入更多情感和利己利他的合作社群,讓不同需求的人找到屬於他們歸屬的社群。 |
英文摘要 | We have to redefine what community is, especially in the post modernity and informational society, because few of people fell isolate in their community. There is no boundaries between space and time in the globalization theory, and the author wonder how can we find our identity to the community? How can we aspire being together. The author use the concept of neo tribalism and aesthetic community to inquire new age movement and develop new community model, like the community of emotion, the community of help and the real community of dream.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