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前衛運動、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2)
- 現代性與其批判: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的問題
- 後現代主義教育哲學及其對教育之啟示
- 官僚制之理念的探討: 組織的解構與重構
- Disparity and Continuum between Ancient Classics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A Historicist Review
- 儒家哲學在心理學上的意涵
- 評Keith Jenkins: «On “What is History”: From Carr and Elton to Rorty and White»
- 歷史是人寫出來的?--論後現代主義史學
- 臺灣地區家庭倫理的變遷: 從傳統到後現代的省思
- 重訪人文主義--從沙特、海德格、德希達到牟宗三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評羅青譯之《後現代狀況》=Comment on Ro Ching's Translation of Postmodern Condition |
---|---|
作 者 | 戚國雄; | 書刊名 | 揭諦 |
卷 期 | 1 1997.06[民86.06] |
頁 次 | 頁321-375 |
分類號 | 541.2 |
關鍵詞 | 後現代; Lyotard, Jean-Francois;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作為建築、文學、藝術、哲學與政治的運動,後現代主義及相關論爭在西方的發展,至少也有二十多年。臺灣的學術界,也順著以往追逐西方思潮的學術邊陲性格,在近五六年來也興起後現代主義熱,一如前幾年流行的解構主義風潮。當然,批評臺灣學術界有邊陲性格,批評它追逐西方,並不意謂我們應排斥西方思潮這種「異文化」 (other culture);我們所要求的,是要建立本土文化的主體性,而又能吸收異文化的精萃。但要吸收異文化的精萃,卻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式的呼應或熱潮所能達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