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黃與黑:美國華文作家筆下的華人與黑人
- Toni Morrison: Trouble in Paradise
- 論美國少數族裔少女成長小說中的身份書寫
- 「無名女人」後裔:亞美文學中的陰性系譜
- The Obsessive Love in Toni Morrison's Early Work
- IEEE 802.11無線區域網路之資訊安全控管機制
- “Traveling Transnationalism”: Locating Hong Kong Literature in English
- 另類典範:當代臺灣比丘尼的社會實踐
- 大學女性體保生運動社會化模式之雛型
- 性別與領導角色孰先孰後?--主管-部屬性別配對、共事時間及家長式領導
第1筆 /總和 1 筆
/ 1 筆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黃與黑:美國華文作家筆下的華人與黑人=The Yellow and the Black: The African-American Presence in Sinophone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
---|---|
作者 | 黃秀玲; Wong, Cynthia Sau-ling; |
期刊 | 中外文學 |
出版日期 | 20050900 |
卷期 | 34:4=400 民94.09 |
頁次 | 頁15-53 |
分類號 | 826.99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美國華文文學; 亞美文學; 非裔美國人; 美國黑人; 種族三角化理論; 種族刻板印象; 族裔多元; 身份; 屬性; 族裔; 性別; 情色; Sinophone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frican-Americans; Racial triangualation theory; Racial stereotypes; Multiethnic; Identity; Ethnicity; Gender; Sexuality; |
中文摘要 | 本文分析美國華文文學黑人角色的形象、以其與華人移民角色的互動,從而推證美國華文文學批評應重估「美國華人身份/屬性」、「中國性」等易陷本質主義的觀念,並以較為唯物的觀點,把中國移民置入美國多元族裔的環境,審視華人身份與其他族裔身份不可分割的「同步建構」過程,以及華人身份交涉中涵蓋性別、階級等的複雜性。第一部份透過美國種族歷史與「種族三角化」理論,指出美國華文作家往往在「黃黑一家」與「黃黑殊途」意念間徘徊。第二部份細讀一些1940 至1990 年代間有描寫「黃黑交集」的短篇小說,作者包括湘槎、百非、白先勇、叢甦、施叔青、和老南。結論針對美國華文文學歸類問題,重申亞美文學批評傳統的重要性。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