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類比IC |
---|---|
作 者 | 蔡嘉元; | 書刊名 | 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 |
卷 期 | 139 2001.10[民90.10] |
頁 次 | 頁95-101 |
分類號 | 448.57 |
關鍵詞 | 類比IC; Linear IC;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依技術劃分,類比IC分為處理純類比訊號的線性IC(Linear IC)和同時處理類比/數位訊號的混合訊號IC(Mixed-signal IC)。若依產業特性劃分,Dataquest將類比IC分為標準類比IC(Standard Analog IC)、特殊應用類比IC(Analog application Specified Standard Product)二類。 2000年全球類比IC的市場規模約美金305億元,佔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美金305億元,佔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美金1,769億元之17.2%,2001年類比IC市場規模的約美金277億元將較2000年衰退9.2%。根據工研究經資中心2001年3月統計,我國2000年IC產品產值為新臺幣2,872億元,其中IC設計業產值為新臺幣1,152億元;IC製造業自有產品產值為新臺幣1,720億元。類比IC設計業產值約為新臺幣38億元佔IC設計業產值3.3%;IC製造業中自有類比IC產品產值佔0.5%,約為新臺幣8.6億元。我國類比IC產值佔全體IC產值1.6%遠低於全球平均17.2%;國內類比IC設計與代工的專業分工逐漸成型,可由類比IC設計業產值達大於製造業自有類比產品產值得知。 國內類比IC市場需求每年約新臺幣250億元至300億元,高階產品多由外商供應,由於類比IC應用範圍廣泛,幾手涵蓋所有的電子系統,且隨著我國資訊產業蓬勃發展,帶動類比IC需求提升。1992年成立的沛亨為國內最大的專業類比IC設計公司(產品以電源管理及電壓調整IC為主);最大的類比IC生產代工廠則為漢磊,主要以Bipolar製程為主,其Bipolar製程技術為1.5μm,以承接電壓調整/電源參考IC為主;另立生半導體公司為國內主要生產類比IC的IDM廠商(89年類比IC營收約7億元,佔其當年營收約五成);智原公司則為國內類比IC IP的主要提供廠商。 就標準類比IC市場而言,國內資訊硬體產業所營動的類比IC市場仍有極大發展空間,尤其在景氣反轉時,國外IDM大廠須承受自有晶圓廠的負擔,而國內IC設計廠商則無此情形,應有機會逐步追近落後的技術差距。 在特殊應用類比IC市場方面,未來將走向系統晶片(SoC),將類比電路與數位電路整合在單一晶片上,惟SoC需者量市場需求與製程技術的配合,未來使用SoC最多的為行動電話、數位相機等產品;由於我國IC製造產業中除CMOS(logic)製程可和先進國家相比外,其他製程如類比IC等仍有相當差距,因此國內廠商仍有提昇製程技術的空間。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