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 |
---|---|
作 者 | 蔡嘉元; | 書刊名 | 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 |
卷 期 | 139 2001.10[民90.10] |
頁 次 | 頁80-94 |
分類號 | 484.51 |
關鍵詞 | 快閃記憶體; Flash memory;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是非揮發性記憶體的一種,具有關掉電源仍可何專資料的優點,同時又具備揮發性記憶體可重複讀寫且讀寫速度快、集積度(單位體積內可儲存的資料量)佳的優點。 快閃記憶體主要應用於四種產業(1)通訊(Communications)產業(2)消費性電子(Consumer)產業(3)資料處理(Data Processing)產業(4)運輸(Transportation)產業;依技術應用可分(1)Code Storage(主要儲存程式碼)(2)Data Storage(主要儲專資料碼)兩種;依技術架構分為(1)NOR TYPE(2)NAND TYPE(3)DINOR TYPE (4)AND TYPE等四種。Code Storage快閃記憶體以NOR TYPE為主流架構又稱為NOR型閃記憶體,Data Storage快閃記憶體以NANA TYPE為主流架構又稱為NAND型快閃記憶體,目前DINOR及AND TYPE屬非主流技術。NOR型快閃記憶體主要用於PC BIOS、CD ROM、印表時、行動電話、SET TOP BOX等,NAND 型類閃記憶體主要用於數位相機、MP3播放機等。 根據WSTS、IC Insights資料,全球IC產值2000年為1,757億美元,記憶體IC產值為491億美元,佔全球IC產值約28%,其中快閃記憶體產值為104億美元,佔記憶體IC產值約21%,佔全球產值約6%。快閃記憶體產值在1999及2000年間,因行動電話熱賣帶動,分別有83%及129%的成長幅度。雖然1999及2000年,因行動電話熱賣帶動,分別有83%及129%的成長幅度。雖然1999及2000年的爆發成長期已過,根據IC Insights預估2000∼2004年全球快閃記憶體市場知合平均成長率仍有28%的表現。 棖據CompoTech元件科技(2001年1月號)引自Electronic Journal的資料,NOR型快閃記憶體200年依16Mb生產量換算,全球共生產12億顆,合計96億美元,比1999年的39億美元旳約成長164%,NAND型快閃記憶體2000年產值14.3億美元較1999年成長140%。就整體快閃記憶體產值規模來看,NOR型快閃記憶體比重高達約87%,NAND型快閃記憶體僅佔約13%。 根據工研究經資中心2001年7月引自Web-Feet Research的資料,2000年全球快閃記憶體有8成以上產能是掌握在全球前八大廠商手中,大多數NOR型快閃記憶體產品的關鍵技術,都握在第一、二大廠Intel及AMD手中,因Intel與Sharp及AMD所掌控。而Toshiba則是NAND度快閃記憶體全球第一大廠,惟市場相對較小,全球排名第四大廠商。 NAND型快閃記憶體的應用除了內建在機器上,為了擴充及使用方便,亦有包裝成不同的規格,如軟碟片一樣可攜帶式的包裝,也就是快閃記憶卡。CompactFlash、SmartMedia、 MultiMediaCard、Memory與StickSecure Digital是目前快閃記憶卡的五大主流。 國內快閃記憶體第一、二大廠為旺宏、華邦,2000年全球Flash廠商排名第12、13大,產品大多用於資訊家電及消費性電子產品;南亞科技、世界先進均與SST技術合作,前陼已取得快閃記憶體代工訂單、後者正小量試產中;另力旺為快閃記憶體設計廠商,目前產品狺力量代工生產。 快閃記憶體在1999-2000年因行動電話需求大增而景氣大好,各廠商積極擴充產能,致產生供過於求的現象,領導大廠因與下游廠商訂有長期供貨契約,產能去化較不受影響,惟二線快閃記憶體的市場較為分散且不斷擴大,不足侷限在通訊產業,也包含消費性電子及資料處理產業等,加上各項新興數位家電需求仍不斷增加,在可發展的市場多、領域廣泛下,我國業者如能就產品的定位及應用方面明確規劃,提昇技術水準,開發利基市場,應具發展空間。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