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有機發光二極體 |
---|---|
作 者 | 雷章寶; | 書刊名 | 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 |
卷 期 | 135 2000.10[民89.10] |
頁 次 | 頁62-70 |
分類號 | 484.51 |
關鍵詞 | 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產業;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是以硫化亞鉛等為材料,施以電壓使其發出螢光之顯示器。依其使用之有機薄膜材料不同,可分為以染料或顏料為主的小分子OLED及以共軛性高分子為主的PLED(Ploymer Light Emitting Diode),前者以美國Kodak公司為首,後者則以英國CDT為主,目前以小分子OLED顯示器商品化速度較高分子PLED顯示器為快,PLED卻仍受限於紅綠藍三畫素獨立定位困難,遲遲無法推出全彩PLED顯示器。 小分子OLED驅動方式分為被動矩陣驅動及主動矩陣驅動兩種,目前小分子OLED商品化的產品採被動矩陣驅動,因構造簡單、不需使用彩色濾光片及背光模組,成本較TFT--LCD為低,惟朝大尺寸面板發展會產生耗電遽增、壽命降低及顯示元件劣化等現象,目前主要用於車用型顯示器、行動電話、遊戲機及PDA。主動矩陣驅動方式因具備視角廣、輝度高及低應答時間等優點,可因應大尺寸之需求,惟需利用低溫多晶矽TFT技術,成本較高。就競爭力而言,被動矩陣驅動之小分子OLED與STN-LCD相較,其優點在於對比度高、厚度薄、視角廣、操作溫度範圍廣及不需背光源等,缺點在於產品壽命短、成本較高及耗電量較大。主動矩陣驅動之小分子OLED與LCD比較,優點在於視角廣、成本低、厚度薄、操作溫度範圍廣及不需背光源等,缺點則產品壽命短及耗電量較大,提高產品壽命、降低耗電量及成本是業者未來努力的方向。 小分子OLED第一個商品化的產品,由日本Pioneer公司於1997年推出被動式單色(綠色)小分子OLED,主要應用於汽車音響面板,月產能約15萬片,1998年該公司進一步展出5.2吋全彩顯示器,2000年初提供Motorola公司手機用之小分子OLED,正式揭櫫有機發光二極體進攻手機市場成功的里程碑,另2000年5月美國SID年會展覽中,Uniax、Philips、Sanyo、Ritek等廠商亦展示手機用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此意味小分子OLEF將由車用音響面板跨入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主動矩陣驅動之小分子OLED目前領先的廠商有兩組,一為三洋電機與柯達的合作,另一組為精工愛普生(Seiko-Epson)與CDT的合作。三洋電機與柯達已於1999年9月對外展示2.4吋全彩主動矩陣驅動之小分子OLED,厚度1.8mm,解析度852x222畫素,亮度150燭光/平方公尺,壽命約3,ooo小時;2000年5月美國SID顯示器大展中,又共同推出5.5吋全球最大之全彩小分子OLED,其發光效率及壽命皆較以往顯著改善。精工愛普生(Seiko-Epson)與CDT於1998年雙方共同發表2吋低溫多晶矽主動式單色PLED,解析度800x236畫素。 國內目前除工研院外約有十餘家廠商宣稱進行有關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開發及試產,其中CD-R業者包括錸德轉投資的錸寶、精碟、國碩、激態等,LED業者包括光磊、國聯轉投資的聯宗光電科技,其他尚有勝華轉投資的勝園、臺達電轉投資的翰立光電及TFT-LCD知名廠商達�眲鴔瑑央C上述業者除翰立光電引進英國CDT技術,投入PLED研發與試產外,其餘業者皆投入小分子OLED研發與試產。國內目前投入業者,以 寶的腳步最快,2000年5月美國SID顯示器大展中展示64X48、64X64、64X256三種規格的小分子OLED產品,目前該公司已取得美國柯達公司材料與製程授權,積極進行產品量產計畫,初期以生產單色及全彩小尺寸被動矩陣驅動之小分子OLED為主,目前該公司擁有一條單色小分子OLED生產線,月產能2.4萬片,使用基板為400mmX400mm,今年10月將再增設一條全彩OLED生產線,月產能2.5萬片,使用基板為400mmX400mm,預計明年第一季裝機投產。 隨著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1)網路發展,PDA與行動電話結合漸趨盛行,配合藍芽技術之應用,未來終端顯示裝置產品將朝多功能且可攜式的輕薄短小方向發展,而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特性正符合市場所需。依據美國Standard Resources統計資料,1999年全球小分子OLED市場值約3百萬美元,預估2002年市場值達2億美元,2005年可達7億美元。另依據Display Search公司預測,全球被動式驅動之小分子OLED市場量將由2000年的2,479仟片增加至2005年的121,517仟片,其中以行動電話之應用最多,遊戲機次之;主動式驅動之小分子OLED預估2001年開始量產,其全球市場量將由2001年的276仟片增加至2005年的49,857仟片,其應用仍以行動電話為主。 近年來,由於各種新世代顯示技術陸續推出,全球顯示器市場將進入百家爭鳴之戰國時代,目前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發光材料、製程技術及生產設備雖有待加強,但在全球國際大廠積極投入開發下,其量產技術、產品壽命、色彩純度及發光效率將愈趨成熟,未來可望脫穎而出,成為平面顯示器之主流。而目前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產業尚未成熟,是國內切入的好時點,尤其工研院光電所已完成小分子OLED單色顯示製程技術,同時與臺灣真空設備業者和立聯合科技公司完成臺灣第一部小分子OLED試產之自動化設備,加上該所將於今年年中完成第一條國內低溫多晶矽TFT的實驗線,可進行主動驅動小分子OLED技術之開發,預期將有助於國內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產業之建立,若國內廠商能適時切入OLED製程技術,將有機會在全球下一世代的平面顯示器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